慈善公益报(连 标 梁张丁)慈善不仅是物质的馈赠,更是精神的滋养与文化的传承。江苏省共创济困基金会深耕助学励学事业八载,创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慈善实践,成功培育出“播种希望”“奋进奇乐娃”等特色助学励志品牌,让莘莘学子在获得物质帮扶的同时,浸润传统文化养分,筑牢文化自信与精神根基。
8年坚守,让助学行动深植传统文化底色。中华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基金会深谙其道,自创立之初便开启慈善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探索。今年上半年,第八届“希望奖学金”“励志奖学金”颁奖典礼在淮安市淮安区山阳小学举行,81名学子不仅收获了助学金,更得到了厚重的文化激励。活动打破单一资金发放模式,将颁奖与传统文化互动深度结合,吸引全区各学校及江苏大学文学院、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等高校的1000余名学生参与,现场以对联励志、以雅韵传情,氛围热烈而厚重。此外,基金会精心编印的《播种希望》刊物,成为传播传统文化、讲述学子励志故事的重要载体,让每一位参与者在助学全过程中都能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
多维拓展,于诗联竞技与沉浸体验中锻造学子品格。为推动传统文化与慈善文化深度融合,今年上半年,基金会将活动版图从颁奖典礼延伸至文化赛场与实景课堂。联合淮安区教育体育局、区诗词楹联协会,先后在新安小学新区分校、曙光双语学校举办“淮安诗联大会2025”小学组、中学组决赛,既检验了学生的诗词楹联功底,更在竞技中播下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让学子于笔墨书香中感受古典文学之美。
针对部分中小学生心理韧性有待提升的现状,基金会创新推出“河下古镇传统文化沉浸式之旅”项目。截至目前,曙光双语学校、新安小学新区分校、山阳小学的11个班级近800名师生已率先参与体验。学子们漫步古镇青石板路,触摸历史建筑、探寻传统技艺、聆听人文故事,在“行走的课堂”中与先贤对话、与历史共鸣,完成了一场润物无声的心灵成长之旅。这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模式,赢得了师生们的一致赞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