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首页 > 慈善公益报

锚定社区需求 优化早教服务 深圳市“美好家园

发布时间:2025-11-18 02:49

来源:公益新闻

 

  慈善公益报(杨奕君)为提升社区慈善服务,持续服务老小弱困,2024年,由广东省深圳市民政局指导,深圳市慈善会、北京陈江和公益基金会、龙湖公益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联合开展“美好家园共建计划”项目。项目立足深圳社区实际,依托深圳市慈善会“美好生活发展基金”,整合社会慈善资源,推动社区慈善阵地建设,培育高质量慈善服务人才队伍,打造一批高质量社区慈善示范项目,解决深圳社区在发展过程中的痛点和堵点问题。截至今年9月,“美好家园共建计划”已资助培育69个社区慈善服务项目,开展社区慈善活动超2000场,惠及群众6.3万余人次。

  11月4日,“美好家园共建计划”开启了0-3岁儿童早期发展专项项目点位参访活动。参访团由深圳市慈善会秘书长郭云霞、深圳市计生协秘书长林泽鸿、北京陈江和公益基金会秘书长伍伟及香港音乐儿童基金会、香港罗鹰石慈慧基金、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等机构核心成员组成,深入深圳市龙岗区宝龙街道南约社区“慧育希望”0-3岁儿童早期发展专项点位开展实地考察。

  该点位由深圳市龙岗区正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深圳正阳社工)专业运营。作为深耕0-3岁儿童早期发展领域6年的社工机构,深圳正阳社工依托“美好家园共建计划”资源支持,以专业服务体系与本土化实践,获参访团高度认可。

专业服务落地 展现社工介入价值

  当天,参访团一行抵达南约社区点位。本次参访的早教活动区域面积约110平方米,划分亲子绘本区和教学活动室,配备适龄绘本、感统教具及基础护理设施,适儿化设计与安全防护细节,充分体现社工“儿童友好”的专业服务标准。

  服务成果汇报环节,深圳正阳社工项目团队以“数据+案例”呈现服务逻辑:围绕0-3岁儿童认知、语言、运动、社会情感四大发展领域,按月龄设计差异化课程,建立“课前评估-课中引导-课后延伸”服务链条,推动早教服务从点位延伸至家庭日常。

  “小念家庭”案例直观体现赋能成效:服务初期,孩子坐不住、抗拒集体活动,奶奶也质疑早教价值。项目团队通过“个性化课程+隔代指导”双轨介入——为孩子设计黏土创作、平衡木探索等兴趣活动,向奶奶传递“观察儿童行为需求”的育儿理念。截至参访时,年年已能专注参与集体课,奶奶主动拍摄课程视频分享,家长推荐意愿达90%,充分彰显社工“全人关怀”与“家庭系统介入”的专业价值。

持续优化服务 助力美好家园建设

  参访结束后,各方围绕“社区早教服务优化与可持续发展”展开专题座谈,分别从资源整合、项目深化、内容创新及机构实践维度提出观点与建议。

  郭云霞表示,“美好家园共建计划”核心目标是撬动多方资源、助力社会建设,而深圳正阳社工这类兼具专业能力与本土化经验的机构,正是计划亟需的合作伙伴;北京陈江和公益基金会秘书长伍伟则建议,项目组将通过资源链接、专家支持双轨助力服务升级,同时重点推动优秀实践经验从案例提炼升华为理论成果。

  相关工作人员回应,服务需聚焦发展在地内生力量,同时推动多元主体联合构建早教服务生态圈以扩大影响力,且要加快将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指导,同步持续开展人员培养与专业赋能工作。

  此次座谈不仅凝聚了多方共识,更明确了“美好家园共建计划”与深圳正阳社工的深化合作方向。

  从单一点位的实践探索,到多方协同的生态构建;从具体服务的落地,到理论经验的输出,“美好家园共建计划”与深圳正阳社工的合作,正逐步实现“让每个孩子在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让每个家庭享受科学育儿”的愿景,为深圳社区早教服务发展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优质样本。

责任编辑:新闻管理员

慈善公益新闻网公示:所有新闻均来自网络,本站只是弘扬其精神

Copyright © 2012-2025 by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