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下午,由扬州市慈善总会树德基金出资,扬州市慈善总会、扬州市教育局、扬州市社会心理学会三家联合推进的 “阳光心理 幸福人生”扬州市中小学生心理赋能项目走进扬州市梅岭小学。扬州市社会心理学会白娟娟老师为50多位学生带来了《校园友谊保鲜记》的心理团辅课程。课堂上,同学门收获的不仅是一段欢乐时光,更是一生受用的人际交往智慧。

活动伊始,白老师以一个轻松有趣的热身游戏“换座位”迅速拉近了学生们之间的距离。所有同学,按照出生的月份和日期,开始排座位,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相互之间只能使用肢体语言来表达。经过5分钟的互动,原本略显拘谨的氛围瞬间变得活跃起来。热身活动引发了同学们对关于友谊中礼貌和主动的认真思考。
紧接着,团辅进入到“叠叠乐”环节。第一轮活动,要求全体同学闭上眼睛,根据老师的语言提示进行折纸和撕纸,活动过程中不能讨论。第二轮活动,老师的口令一样,不过这次大家可以睁开眼睛,可以讨论。通过两轮不同沟通模式的折纸游戏对比,使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友谊不是单行线,而是双向车道,就像每一张纸上的折痕都藏着彼此间交流的痕迹。

活动接近尾声时,白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冲突后友谊情感账户充值”。同学们纷纷举手阐述自身的经验,有的说朋友间矛盾需要真诚的道歉,有的说和哥哥闹矛盾买个小礼物,有的说和好朋友拌嘴要投其所好,分享喜欢的小零食……通过分享互动,同学们更加懂得冲突并不完全是坏事,它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朋友,也能让我们学会如何解决问题。
此次团辅活动,让同学们领悟到友谊不仅仅是“遇到合适的朋友”、永远停留在甜蜜期,而是经过争吵、疏远、成长,依然有勇气说“我们是吵不乱打不散的友谊”。随着“阳光心理 幸福人生”扬州市中小学生心理赋能项目的开展,更多类似的活动将走进校园,为扬州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葛秋丽 亚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