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五年公益路 一颗奉献心 有这样一位来自乡村田野的“草根”好人。他收入有限,却热心公益;他言语不多,却在质朴中闪烁着温暖。几十年来,他用一颗执着的爱心,坚守大爱无私信念,疾走在助人济困的公益路上。他叫成方清,是常德市安乡县陈家嘴镇朝阳社区居民,今年刚满60岁。 在他的青少年时代,因为乐于助人,在1981年被共青团安乡县委评为“雷锋式青年”。这个荣誉称号一直激励着他以雷锋为榜样,为弱势群体默默奉献光和热。 他早年当过多年民办教师,后离开学校在镇上开了个小店维持生计。尽管每天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忙碌,但他初心不改,用微薄力量帮助困难学生和特困家庭。当孩子长大、家庭生活稳定后,他把家里的事交给爱人打理,在十五年时间里,他把主要精力和时间奔跑在公益路上,几乎成了没有工资报酬、没有补贴的全职公益人。 十五年来,他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27000多小时,个人累计捐款5万元,牵头组织策划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200多场(次),服务困难学生、困难残疾人士、孤寡老人三千人次。在政府网站论坛、红网、常德日报及抖音、视频号等平台刊发公益新闻报道1000多篇。 用双脚去丈量困难学子的上学路 也许当过多年乡村民办教师的缘故,成方清对乡村困难学生的困境状况一直铭记在心。早些年,一百元、二百元给困境学生买来学习用品。那时候,他一家人的生活也只是温饱状况,想帮助更多困难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 2015年,陈家嘴镇仁寿村困难学生小燕考上大学,因爷爷患癌、母亲智力2级残疾,家里负债十多万,学费没着落。他获悉后立即去了解情况,随后将小燕的困境通过网站、微信发布,并对接社会组织和慈善基金会,很快为小燕众筹了2万多元助学金。 为了更好地帮助困难学子,2016年,他来到陈家嘴镇中学、芦林铺中学了解困难学生情况,他首先核实了54位特困学生信息,通过爱心倡议和对接社会组织,为这54位困难学生提供小学1200元/年,初中1500元/年,连续资助三年的“一对一”结对资助,三年共发放208800元助学金。 几年来,由他牵头实施并衔接爱心资源结对的陈家嘴镇困难学子有1500人次,发放助学金共计二百多万元。2016年,他积极参与常德微善风慈善基金会在安乡的助学活动。2017年至今,微善风将安乡的助学活动全权委托他组织实施。 为把助学活动规范有序的开展,他组建了有二百余人的“陈家嘴爱心家园”志愿者微信群。从立足陈家嘴镇到周边乡村,再辐射到全县12个乡镇。从走访摸排、情况核实、资料建档,再把拟资助的困难学生资料发到微善风,通过微善风助学平台发布并对接爱心资助人,然后将微善风助学金一一送到学生手上,最后再完善助学金发放资料整理后反馈给基金会。这其中所有的工作环节比较繁琐,仅有爱心不够,还要有耐心和细心。 每一次到乡村学校和困难学子家里,有时他与志愿者伙伴搭公共汽车或步行或骑自行车或租车,有时有志愿者和爱心人士免费出车。 几年来,他和志愿者团队协助微善风走访建档困难学生3000多人(包括鼎城区、岳阳汨罗、华容团洲)。个人组织上门发放助学金600多万元,个人对接爱心资源资助困难学生2000多人次,共发放助学金三百多万元。 在乡村传承雷锋精神 用行动传播文明新风 他把传承雷锋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作为一名党员,这些年来,他积极参与陈家嘴镇老干党支部、陈家嘴镇关工委的社区文明创建和爱心公益活动。 近几年来,他组织策划并联合多个爱心社会组织,先后来到陈家嘴镇中学、镇敬老院、镇幼儿园等地,开展了十多次为困难学生实现微心愿、为孤寡老人送上大礼包、为困境儿童捐赠新衣服等主题公益活动十多次。 2019年,陈家嘴镇邮局对门一巷道路况很差,严重影响了居民出行。他带头捐款二千多元,还倡议外地爱心人士和本镇社区居民通过众筹6万元,将小巷烂路修成了水泥路,安装了路灯。 三年疫情期间,他积极响应镇政府的号召,主动加入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伍中来。他捐款1200元参与县里公益团队为一线医护人员和社区购买防疫物资。他还发动“陈家嘴爱心家园”的志愿者和爱心人士捐了一万多元支持抗疫。他主动协助社区开展疫情信息摸排、防控宣传、巡逻、卡口值守等志愿服务。还先后募集了3万多只口罩及10套防护服,分别捐给了镇政府、镇中学、社区志愿者。 疫情第一年夏天,洪水猛涨,他与陈家嘴镇老干党支部共众筹了2990份盒饭、三千瓶矿泉水,送到了防洪一线人员手上。 每年,他还与社区志愿者一起参与到镇里的创卫、禁毒、慰问困难残疾人士、困难家庭等志愿服务。 搭建“爱心中转站” 发挥“小阵地”大能量 公益不是少数人做了很多,而是很多人做了一点点,这也是成方清多年来做公益的心得体会和感受。在他家里挂有“陈家嘴爱心家园”牌匾。平常,镇里的志愿者汇聚到爱心家园,交流公益心得、谋划活动方案、收集整理信息。一些遇到困难的对象也来到这里求助。 2016年2月,一位女士因12岁侄女突患再生障碍性贫血来到爱心家园找到他求助。这个叫小颖的女孩由养父抚养。养父收入有限,前期治疗花光了仅有的几万元,后续治疗需要几十万元。他第一时间与志愿者一起来到小颖家里了解情况。面对女孩的病情和困境,他和志愿者为小颖现场众筹了3千多元爱心款。同时,他一方面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女孩信息,一方面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联系市、县公益团队爱心众筹。市、县媒体也报道了小颖不幸身世和患病情况。县里各界人士和公益团队志愿者展开了一场爱心接力,半个月内为小颖爱心众筹了41万元。小颖经治疗病情稳定后返回学校,他又牵头为小颖搭建“十帮一”助学资助,每年资助3600元至高中毕业。 近些年,他还为本县十多位困难大病患者众筹医药费。虽然每次捐款不多,他认为多一个人爱心助力,患者就多一份生命的希望。 “成老师,俺家姑儿不幸烫成重伤要休学半年,想请你帮俺姑儿补课”。 2015年的一天,一位就读于陈家嘴镇中学的女孩的妈妈找到他家里说道。他当即答应义务补课。女孩在医院期间,他通过微信给女孩授课。女孩回到家里,他坚持每晚上门辅导。 在他引荐资助的陈家嘴镇的困难学生中,有的父母一方病故一方远走高飞,有的父母重残或大病等等。在节假日,他与爱心家园的志愿者上门探望这些结对资助的孩子,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与孩子们交心谈心,陪伴读书学习,还为他们送上生活物资和学习用品。 陈家嘴是安乡南边最偏远的乡镇。这些年,时常有县里的爱心公益团队和爱心企业主动联系他来陈家嘴开展公益活动,他都十分热情地做好配合协调工作,提供需要帮扶对象的详细情况,当好向导。 从青少年时代到中年至进入老年时代,成方清从学习雷锋精神到传承雷锋精神,他无愧于43年前获得的这个光荣称号——“雷锋式青年”。公益路上一路走来,他有过收获和感动,也有过委屈和面对质疑的声音。但他依然坚守自已的初心,用实际行动温暖着需要帮助的人,影响并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他用一颗真诚的心,抒写了一篇篇感人肺腑的“爱心故事”。 |
-
(115.48 KB, 下载次数: 25)
下载附件
2024-11-12 20:15 上传
-
(340.35 KB, 下载次数: 26)
下载附件
2024-11-12 20:15 上传
-
(355.33 KB, 下载次数: 26)
下载附件
2024-11-12 20:15 上传
-
(254.37 KB, 下载次数: 26)
下载附件
2024-11-12 20:15 上传
-
(273.48 KB, 下载次数: 25)
下载附件
2024-11-12 20:15 上传
-
(177.7 KB, 下载次数: 27)
下载附件
2024-11-12 20:15 上传
责任编辑:新闻管理员
